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召开
“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于8月22日至23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本次论坛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联合体、省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的共同指导下,由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联合承办,并得到香港工程师学会岩土分部、澳门岩土工程协会、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瑞马丸建(安徽)工程支护科技有限公司的协办支持。
本次论坛聚焦“双碳”背景下城市韧性系统构建的关键科技问题,围绕基础设施韧性设计与智能建造、岩土工程智能监测与灾害预警、极端环境海洋工程韧性提升、重大基础设施气候安全及大湾区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等前沿方向开展深入交流。论坛倡导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鼓励青年学者以创新思维和实践研究响应国家需求,为大湾区韧性城市建设和绿色转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的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得到港澳同行的积极响应,尤其是香港工程师学会组团参加了会议,共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单位近18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包括30余名港澳代表。
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戴北冰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曹新、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杨光华分别致开幕辞。他们在致辞中强调,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岩土工程领域的重大挑战与复杂工程问题,亟需广大青年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共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并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特邀报告环节,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杨光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殷建华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张利民教授、中山大学黄林冲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锐教授5位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工程实践视角下的土力学发展、填海造地新技术、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建设、离散元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考虑植根与温度效应的非饱和土水力特性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主题报告环节,汇聚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所高校、研究院所与工程单位的21位专家学者。报告内容紧密围绕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关键岩土工程问题、城市防灾减灾技术前沿以及可持续城市规划策略等核心方向展开。专家们结合重大工程实践与创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地质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低碳韧性城市设计、地下空间开发与安全运维等热点议题,为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与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解决方案。
此外,论坛还举办了研究生学术报告比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舞台,吸引了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12家单位的33名研究生踊跃参加。经专家评委会严格评审,最终确定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21名。杨光华理事长、潘泓副理事长、陈晓文秘书长及香港工程师学会岩土分部游立仁主席、澳门工程师学会李华超常务理事为研究生学术报告比赛获奖者颁奖。
闭幕式由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温勇主持。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苏栋致闭幕辞,他指出,论坛共设置了5场特邀报告、21场主题报告和33场研究生学术报告比赛,内容覆盖基础设施韧性、岩土智能建造、极端气候应对及地下空间开发等多领域,体现了多学科深度融合。随后,佛山大学刘慧芬博士作为下届承办单位代表发言,对本次论坛成功表示祝贺,并诚挚邀请大家明年赴佛山继续交流。
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监事长曹洪教授、香港工程师学会岩土分部及岩土界负责人刘志强博士、李绍威博士、窦华仁先生等参加了会议。
本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者们的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下韧性城市建设,为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用户登录